兩校大學生攜手 推廣禮納里觀光

【記者張薷、皇甫香華/台北市報導】一棟棟歐式與傳統部落石板雕刻結合的木屋,這裡是屏東的禮納里。特殊風格的建築是莫拉克風災後所興建的永久屋,安置了來自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和霧台鄉好茶村等三個部落的居民。由於大部分居民在原鄉從事的是農業工作,來到了新的家園後,面臨產業轉型問題。由來自台北大學及臺科大的學生們組成的志工團隊「最愛你納里」,憑著專業的英語能力,將中文網站英語化,並提供英語導覽等服務,希望吸引更多外國及本土旅客能夠到此觀光。另外,他們也拍攝影片、設計文宣,藉此提升禮納里部落的觀光知名度。

       



歐式與傳統部落石板雕刻結合的木屋為「禮納里」部落風格特殊的建築,
這裡的居民分別來自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及霧台鄉好茶村等三個部落。
(照片由
禮納里部落提供)
提升知名度 重建部落拼觀光

「最愛你納里」服務團隊由臺科大徐梓隆、黃秋文及台北大學李宜苹、鄭琦所組成。就讀營建管理所的徐梓隆參加所上舉辦的產業重建說明會,並於會中注意到屏東禮納里在莫拉克風災後,面臨社區轉型但資源不足所造成的產業發展問題。因此徐梓隆與就讀應用外語學系的李宜苹、鄭琦和有攝影經驗的黃秋文一同前往當地服務。憑著英文專業,提升居民的英語導覽能力,打造英語友善環境。並協助當地架設網站,拍攝宣傳影片及設計文宣,希望藉此提升禮納里的網路知名度,進而有效發展觀光產業。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為屏東瑪家鄉、三地門鄉及霧台鄉帶來重大災情,由於三個災區鄰近瑪家農場,因此,政府將三村災民遷至瑪家農場安置。後來由世界展望會援助瑪家農場興建永久屋。由於居民大部份由排灣族及魯凱族所組成,在經過部落討論後,以排灣族語將此地命名為「禮納里(Rinari)部落」,意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

大部份的居民過去在原居住地主要以農業工作為主,到了新的家園面臨產業轉型。特別是當地由三個部落結合在一起,剛開始彼此間的差異和隔閡也造成許多問題。瑪家村發展農產品為主,大社村則是發展手工藝品,而好茶村藉著接待家庭以民宿的形式招待觀光客。服務團團員黃秋文表示:「當初去的時候三個部落就像是獨立的個體,所以主要是幫助他們結合各自的特色,希望能成為觀光上的賣點。」

有台版普羅旺斯美稱的「禮納里」部落位於屏東,是由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和霧台鄉好茶村等三個部落的居民在八八風災後遷移定居之處。(照片由禮納里部落提供)

體驗當地文化 提供多面向服務

為了了解部落的需求,服務團透過兩次場勘親身體驗當地文化,藉此量身打造相關的服務。過程中深受當地人情味感動,團員黃秋文回想起有一次在當地場勘、設計企劃到晚上十點多,覺得肚子餓在街上找雜貨店時,遇到一位好心的阿姨,不但請他們到家裡做客,還煮東西給他們吃。黃秋文說:「那種熱情和都市比起來很不一樣,當下覺得住在那裡真的很幸福。」

在了解當地部落各自的發展之後,團員除了成為三個部落的橋樑,幫助溝通、協調之外。主要以推廣英語導覽,設計中英文網站,宣傳片推廣及設計文宣和旅遊地圖等四個面向,來協助改善當地資源及資訊不足的問題。而為了讓禮納里和國際接軌,服務團設計了英語學習單,詳細翻譯當地特殊農產品名稱、地名及由來等內容。針對不同部落,教導居民如何用英語推銷農產品以及食衣住行的生活用語,藉著結合當地觀光資源和基本的英語導覽對話,培養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居民成為導覽人員,期望能提供外國旅客一個良好的觀光環境。

另外,服務團將關於瑪家、好茶、大社三個部落以及整個禮納里的故事和傳說,交通資訊,行程推薦等內容設計在網站及文宣內,提供遊客做行程上的參考。而為了讓旅客能實際了解當地旅遊詳細動線,服務團透過場勘設計地圖。黃秋文表示,當地居民給他們一台摩托車,讓他們能到處走走看看,「連鑰匙都交給我們保管,在那個地方人與人之間是充滿信任的。」

除此之外,服務團為了讓民眾能藉由影片的方式,在網路上得到禮納里的旅遊資訊,他們以自導自演的方式拍攝宣傳片「作客在禮納里」,內容分成三部曲,第一部曲為「行」到禮納里,內容為如何到禮納里,將交通方式詳細的介紹給民眾了解。第二部曲為「食」在禮納里,介紹瑪家村的美食,有禮納里紅寶石之稱的紅藜做成的紅藜飯,還有刺蔥炒蛋及包著山豬肉的小米粽等由農產品做成的特色美食。而第三部曲為「歇」在禮納里,拍攝好茶村接待家庭的環境,介紹各個家庭的特色。希望透過各種面向,讓大家更了解禮納里的一切。

藝術家繪製石板畫,此為三地門鄉大社村的特色藝術品及手工藝品。
(照片由禮納里部落提供)

過程困難重重 憑藉熱情用心付出
「最愛你納里」團員黃秋文利用大學時期拍攝影片的經驗,
替禮納里拍攝宣傳短片,希望藉此提升當地知名度。

服務團在服務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拍攝影片期間遇到颱風攪局,服務設計不夠周全等情況。團員黃秋文表示,在到當地場勘前,由於兩邊接洽的不夠清楚,於是企劃書只針對一個村的特色去設計,到了當地才發現,原來三個村落各自有明顯的差異,需求也不一樣。黃秋文說:「想要幫助一個人,要先對那個人有好感。而藉著和當地人的相處過程中,對禮納里這個地方產生的歸屬感,也讓我們對這個計畫更有熱情。」

用心觀察,才能知道當地真正有什麼需求。黃秋文也表示,過去有其他志工團到當地服務,但是成效並不明顯。而他們在服務過後,收到了當地居民良好的反應及回饋。他認為,禮納里各村落的發展雖然各自有方向,但由於年輕人流失,造成各村落沒有足夠管道和技術來推廣、宣傳當地特色。他說:「利用大學所學,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改變,最重要的是有效推廣當地特色,讓更多人能一同體驗禮納里之美。」


延伸閱讀

屏東禮納里部落

2013年第四屆多益獎學金熱血團

【團原禮納里】原民有愛、以禮相待 粉絲專頁



標籤: , , , ,

沒有留言 :

Leave a Reply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