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拐杖 減輕使用輔具的負擔

【記者呂佳燊、李明翰/台北市報導】走在路上會看見老年人使用柺杖輔助老化不良於行的下肢,有時也會看到年輕人腳打著石膏,攙著拐杖幫助行走。平衡拐杖設計人鄭宇庭和范承宗把一般拐杖改良,結合不倒翁的概念,讓使用者不用擔心拐杖會掉在地上,藉此免除彎腰撿拐杖的窘境。

      



平衡拐杖結合拐杖和不倒翁,減輕使用者負擔。右邊為設計者之一的鄭宇庭。

改善拐杖 減少使用缺點

在台灣科技大學念研究所的期間,鄭宇庭和范承宗一起合作成為設計上的夥伴,他們讀到關於高齡化社會的探討,未來中老年人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但拐杖這個看似稀鬆平常的輔具卻會帶給長者不便,像是當不用拐杖時,拐杖成為一個累贅;撿起掉落的柺杖也對使用者也造成不便,因此決定將方向朝拐杖的革新前進。

讓拐杖不掉落有很多作法,無論是在底部加大面積、改變造型等都可以做到這樣的效果,但這樣理所當然的設計,少了視覺上的吸引與設計感,於是鄭宇庭和范承宗決定要用較特別的方法來詮釋。後來又經過許多討論,希望拐杖能站立不傾倒,而最能詮釋這樣的設計,他們一致認同是「不倒翁」。

不倒翁結合拐杖成為平衡拐杖

設計過程中把平衡柺杖拆解成三個部件:握柄、桿身與底部,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測試桿身長度與底部重量的搭配,這中間有請教過學校幾位機械等背景出身的教授,而教授們也不吝給予各種科學角度的演算與建議。

當時一方面進行外型的設計,一方面進行草模的製作,由於平衡拐杖牽涉的層面相當廣,要符合一般拐杖的長度重量與強度,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下來相當困難,因此利用了輕質的塑膠管、飛機木管、甚至連紙管都用上了,搭配底部厚重的金屬半圓形塊,都是為了讓平衡拐杖的重量可以減到最低,使用者在操作上沒有負擔。經過和幾位機械背景的教授討論拐杖每個製作比例與細節後做出模型。

個性互補 合作更協調

因為兩人喜歡的東西不同,鄭宇庭喜歡建模3D,范承宗喜歡排版,所以每次討論後就開始分工,不知不覺也有了些默契,每個熬夜討論的夜晚、一起在新加坡走設計伸展台、一起補英文,他們的感情因著設計合作上變得緊密。鄭宇庭:「現在想起來,我們兩個個性這麼不合的人,沒有吵過一次架」。

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平拐杖得到了德國iF產品設計獎三千歐元獎。鄭宇庭表示還記得那天得知得獎時,除了叫還是叫,永遠忘不了那個感動,范承宗一開始還打算要騙他沒得獎,後來為了祈禱能得獎,鄭宇庭吃了三個月的素來還願。

從關懷家人出發 擴大到社會

他們以關懷作為設計為出發點,如果一個設計能讓一個人的生活有重大的改變,那麼這樣的設計會比增加生活小情趣的設計更值得設計,平衡拐杖就是在這個想法像誕生的。鄭宇庭的阿公與阿嬤年輕的時候喜愛爬山健行,在年老的時候,膝蓋關節被磨損,需要拐杖的輔助;而爸爸也曾經因為跌倒,復原過程中都需要拐杖的支撐,從最親近的家人中體認拐杖對人的重要性。

「我們有一天都會老,未來自己的生活如果都不生病,身體機能一定也會變差」鄭宇庭覺得平衡拐杖的設計能幫助社會上需要的人,也可能是未來的自己,當下半身力量不足的時候,使用平衡拐杖不會再造成不便及使用上的困難。有趣的不倒翁設計,也能為實用性功能為主的輔具設計帶來一絲的趣味性。


延伸閱讀

鄭宇庭、范承宗人物專訪

平衡拐杖報導

台科大榮獲iF設計概念獎數目世界第一



標籤: , , , , ,

沒有留言 :

Leave a Reply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