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冼家慧/台北報導】台原偶戲團是「林柳新偶戲博物館」旗下的一支表演團隊,戲團的理念與目標是傳承、推廣與保存偶戲文化,包括戲偶、戲服、舞台、以至劇本都是原創而來;上演的戲碼融合東西文化,內容涵蓋一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戲碼,和現代劇場形式的演出,是一個多元化的表演團隊。
賴世安,是台原偶戲團成員之一。國中時,因迷上金光布袋戲而開始自學雕刻戲偶,直到高一時拜師於台灣布袋戲泰斗陳錫煌的門下,至今已有十多年雕刻戲偶的經驗,在劇團中主力於雕刻,亦會負責表演戲偶的範疇。雖然賴世安在戲偶發展上獲得肯定,但他家人和朋友亦曾反對他加入此行,「台灣一般人都認為戲子沒出息,戲偶師在國外比較有地位,容易受到人讚賞,相反,台灣認為從事布袋戲表演,不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不會用專業來看待這份工作。」
曾在國外學習戲偶雕刻的他,不但能刻出傳統台灣戲偶,更能雕塑出傳統義大利戲偶;他表示,必須要了解外國人的生活,才能雕刻出外國戲偶的味道。但他強調無法雕刻出跟外國一模一樣的戲偶,就如同外國人拍中國電影,精髓也不能完全相似。
被問到台灣戲偶與外國戲偶不一樣的地方,他表示,台灣戲偶故事大多是民間傳說或歷史故事,因此內容比較深奧,觀看布袋戲的人大多是成年人;外國的戲偶主要是演給小朋友看,所以內容多為兒童故事。他認為,台灣的布袋戲比外國的偶戲,在造型、內容上更多元化,「台灣的戲偶可以更換衣服、帽子等,外國偶戲通常都不行;台灣戲偶有腳,表演偶戲打鬥時,可以利用踢腳增加表演變化。」
台原偶戲團自二〇〇〇年成立以來,已經在二十幾個國家表演過,從中南美州的熱帶森林,以至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廳,台原把偶戲文化一一呈現到世界各地。而最令賴世安印象深刻的一次表演,是大約三年前,他跟師傅陳錫煌受邀到俄羅斯表演,是唯一一隊亞洲表演團體。他表示,俄羅斯政府經常鼓勵人民觀賞表演,所以俄羅斯人對觀看戲偶表演十分踴躍。「在演出之前,所有外國的表演團體都看著我們在舞台上搭棚,甚至等我們把戲棚搭好,他們才去吃飯。」這份尊重,令賴世安深感不同,「在外國,最高榮譽是表演後謝幕五次,台灣布袋戲沒有這樣的文化,最後我們一共謝幕了四次,現場四百多名觀眾通通站起來鼓掌。」
雖然賴世安在戲偶發展上獲得成功,但他家人和朋友亦曾反對他加入此行,「台灣一般人都認為戲子沒出息,戲偶師在國外比較有地位,容易受到人讚賞,相反,台灣認為從事布袋戲表演,不是一份了不起的工作,不會用專業來看待這份工作。」
賴世安認為,年輕人減少觀賞電視上的布袋戲節目,以及減少去廟會拜拜,布袋戲很難在年輕一代發展和傳承,「普遍年輕人一聽到隆隆咚咚就不會想看布袋戲。」他表示,布袋戲以前被歸類為民間廟會活動,但現今逐漸演變成在劇場表演的文藝活動。學習布袋戲表演的年輕人又不多,如果需要表演,都要請一些臨時或外來的表演人員,導致表演成本變大,令劇團的收支很難平衡。
對於布袋戲未來的發展,賴世安感慨地表示,只靠政府在金錢上的資助,推動布袋戲的力量仍是有限的,「外國人認為帶小孩子去看戲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台灣人沒這種心態,政府應鼓勵市民去看布袋戲,當市民把看表演變成一種習慣,布袋戲發展就自然會好,當發展變好,布袋戲自然能推出新戲碼,這時才能有新的發展。」
台灣原汁原味的台原偶戲團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
0
意見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