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巧萱/台北報導】由工傷協會成立的「工傷影像實驗班」,打破了一般人對記錄片拍攝的認知,有別於以往的由專業導演操刀,這次工傷者和工傷家屬自己拿起攝影機,用影像說自己的故事。
工傷影像實驗班的成立,班主任陳素香是最大的推手。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她曾經以「勞動轟拍」為主題,帶領幾位卡車司機拍攝自己的故事。有了影像實驗一班成功的前例,影像實驗二班也在兩年前開班。這次以「工傷轟拍」為主題,號召許多工傷者和工傷家屬拍攝自己的故事。
影像班的學員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觸攝影器材,每兩個禮拜上一次共十堂課,從最基礎的認識機器開始學起,除了技術層面的指導,課堂上學員還會有心情的交流。工傷協會秘書長同樣也是影像班學員的黃小陵說:「有點概念的我學,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是他們從零開始,還要剪片、後製到完成影片。」雖然困難重重,兩年多來仍舊完成了八部紀錄片之多。
黃小陵表示,影像實驗班成立之初,並沒有規定學員拍攝的內容和基調,但最後大家卻不由自主的拍出了生命中最沉重的部份。對工傷者及工傷家屬而言,再次去觸及有形的傷口或是心中無形的傷痕,遠比機器技術層面上的問題更難克服,而且完成之後還要將其一次次的公開在大眾面前,面對傷痛的勇氣是超乎想像的。
在影像實驗班之前,工傷協會也曾舉辦過工傷攝影展和美術班,透過不同形式的媒介,學員可以治療內心的傷痛、撫平情緒、紀錄生命的故事。學員除了用自己的故事和社會對話,像是這次其中一部作品《髮妻》以描述生死之間的情感來控訴不公的司法,或是像《一家兩戶》這部作品想借由拍攝父親與叔叔平日的生活,改善家庭成員相處的情況。
無論透過何種形式,最重要的還是學員和自己的對話,因為傷痕是伴隨一生的。學員利梅菊說:「從先生因工傷過世到我願意跨出面對傷痛的那一步,過程非常久。」當被問到加入影像實驗班後的成長,她欣慰的表示,感覺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改變了,心境上也不太一樣,而且以前不敢面對的問題,現在敢正視了。
黃小陵表示,影像實驗班的下一步,是希望能夠全省巡迴放映和座談。透過工傷者及工傷家屬自己的詮釋和發聲,並和參與的觀眾對話,因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社會上有許多人是在危險的工作環境下工作,並喚醒社會對生命的尊重。
攝影:張巧萱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