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更生少年 從幸福開始

【記者唐夢維、潘映寒/台北市報導】小文(化名)從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有記憶時已經由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認養。奶奶開了一間小型賭場,每天都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小學六年級的小文,常常要半夜騎摩托車到賭場載奶奶回家。無法承受生活壓力的小文,在國中時逃家並加入幫派集團,更染上毒品。為了購買毒品,小文因竊盜被捉進少年觀護所。起初小文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只有自已被抓,自己是受到集團威脅而做的,因此常常處在憤怒的情緒下。在小文的意願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對他進行輔導,奶奶也常常到少觀所探望小文,他的情緒漸漸變得穩定,開始能夠平靜地與法官談話。

          




預防勝於治療 從幸福開始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創立於一九九八年,宗旨為幫助少年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產生正向學習發展的動機,返回正途。協會長期與少觀所合作,設立課程輔導少年,讓他們能正視自己並學習正確的價值觀。社工兼企劃專員陳彥君說,在多年的輔導經驗中,協會發現家庭與學校是造成少年改變的重要場所,體認到初級預防的重要性後,在二○一○年於台北市民生社區設立「616幸福工作站」,取「遛一遛」的諧音,希望少年能夠常常回到工作站來遛一遛。

616幸福工作站將服務分為三級,第一級為初級預防,協助風險邊緣的弱勢少年及家庭改善其困境,提供課後輔導服務並舉辦許多適合親子參加的活動。第二級為宣導,直接到學校對高風險家庭的孩子進行犯罪防治宣導。第三級則是矯治,依其意願對少觀所的少年進行輔導,藉由人際關係及自我探索等課程,協助少年能以正確的心態再次進入社會。待少年出了少觀所後,更安排生涯輔導活動及少年就業輔導,讓少年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並且能夠穩定地就業。

用愛 褪去帶刺的外殼

「他們其實很單純」,陳彥君說在少觀所的孩子想要的東西很簡單,就是得到他人的關愛。少年害怕受到傷害,會用布滿刺的外殼保護自己,但是他們的內心都是柔軟的。他們常會試探輔導員的底線,例如拿取輔導員的手機使用、反抗輔導員等等,用輔導員對他們的態度,來證明自己依然是被愛的,有時少年們還會研究輔導單該怎麼寫,才能優先與輔導員對談。陳彥君認為社會要有一個認知是他們不是一生下來就這麼壞,有種種的因素才導致這些少年走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如果將他們身上的刺拿掉,他們跟一般的孩子是一樣的。

少觀所體案教育營隊-紅線代表生命中的障礙,如何透過好的朋友幫助自己跨越障礙是關鍵(本照片由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提供)

在少觀所的輔導以少年的意願為主,並不會強制所有少年參與輔導課程,輔導員的目標是將少年對輔導的意願轉化為能長期合作的關係,在少觀所舉辦課程講座以及教育營等活動,期望能拉近少年與工作站的關係,在少年出了少觀所後能夠主動與工作站聯繫,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協助,例如對想要就業的少年,工作站會安排他參與少年就業輔導的課程講座,也希望他們能常常回到協會來遛一遛。

用行動表示 用生命陪伴

616幸福工作站成立初期,少年會到位於民生社區的工作站進行就業輔導等課程活動,結束時難免會聚在一起抽菸或打鬧,社區居民對此感到擔憂,曾多次向工作站提出搬遷的提議。為了消除居民的疑慮,幸福工作站成立少年志工隊,主動到社區公園內進行清潔打掃等公共服務,讓居民看見工作站的用心與決心。陳彥君說雖然每年還是會接到電話,但是比以往少了很多,她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認同616,認同少年。

對於未來的發展,陳彥君期望616能建立庇護工場,讓少年在受保護的環境下工作,她希望能以咖啡廳等餐飲服務性質的工作,讓少年學習人際間的互動,訓練他們能承受上司給予的壓力,以及做到客人提出的要求。「我們用生命去陪伴」,社工謝一弘說,雖然他們無法改變所有少年的價值觀或是行為,但是他希望曾經陪伴少年的過程,曾經勸導少年的話語能夠化作一顆種子,不管多少年也好,能在少年的心中發芽茁壯。


延伸閱讀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616幸福工作站FB

《我們都不完美》




標籤: , ,

沒有留言 :

Leave a Reply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