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公益團隊創意總監王未來期許米公益可以蒸蒸日上,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
用小小的心意 完成大大的愛
中國大陸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比較懸殊,需要援助的人也很多,但是在中國大陸,義工率卻不足五%,可見在中國大陸,公益這個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學生王子、王未來等人又聯想到每年寒暑假的大學生到鄉村做志工活動,往往只是短暫性的,考慮到學生族在時間、金錢上的因素,結合現在智慧型手機的風潮,他們決定推出一款公益app,來為公益出一份力,由此米公益應運而生。
這是一款累積虛擬稻米進行捐贈的軟件。在計量單位上,米公益團隊選擇了 稻米,創辦人王子和創意總監王未來在受訪時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古代受災都會開倉賑糧,稻米一直以來在人們心中都是慈善的形象,所以想要延續這種親切感。而且可以用來記錄,把用戶细小的行為量化為公益效果。

打破傳統模式 形成公益鏈
米公益app,是瞄準現代大學生資訊爆炸但是接收資訊零碎的方式,為公益量身打造的一款應用軟件。米公益的運營方式與傳統公益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米公益努力串起了個人、組織和企業,通過與NGO組織的合作,獲得需要被幫助者的訊息後,米公益團隊會根據需要的募資,去尋找願意提供物資的企業的合作,協商通過app平台讓用戶得知並且進行捐贈,在滿足要求之後,企業則會履行承諾,進行實際的物資捐助,承擔起應付的社會責任。由此,個人、NGO與企業的公益鏈得以完成。
目前正在米公益平台上進行募資的活動有五個,以「無窮花開——為飛出村莊的翅膀插上夢想」活動為例,團隊要為山東省聊城莘縣東延營小學的學生們,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就讀於東延營小學的學生們多是留守兒童,學校條件十分艱苦,教學設施老舊,圖書館的存書也有限,學生們只能夠輪流閱讀,操場上也沒有單雙杠的器械可以使用。米公益團隊與山東韓都衣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營的無窮花開項目合作,達成了協議:一百粒稻米可以兌換一套文具,兩百粒稻米可以兌換一本圖書,五百粒稻米兌換一套文體用具,八百粒稻米兌換一套校服,一千兩百粒稻米兌換一套樂器教具,兩千五百粒稻米兌換一堂興趣課,一萬粒稻米兌換一份獎學金。所以,用戶平時在五個互動板塊中累積的稻米,可以在米公益訊息平台中換取相應物品。
除了米公益之外,現在也有許多與公益有關的app ,但是對公益本身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公益app本身也是一個傳播公益理念的手段。公益與網絡的結合之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會有所提高與進步。
延伸閱讀:
90後米公益創始人王子:公益是平的,公益也是一種消費
米公益:移動互聯網如何做公益的催化劑
米公益官方網站
我為什麼做米公益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