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耕種,自己收成,蔬菜全部都供社區自己所使用,馬興社區這樣的運作模式已有七年。馬興社區理事長陳明灶二○○七年接任村長,透過問卷調查居民需求,發現社區內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一百七十位,而真正需要照顧的有三十位。陳明灶提供約三百坪的私人土地供社區老人使用,超過三十位的長者在菜圃裡耕種並且自給自足,把一半的收成奉獻社區,其餘可以自己使用。
志工隊長郭清香滿意的拿著長青菜圃所種出漂亮的花椰菜 |
完全非營利 老人長青菜圃
談到馬興社區有一個農耕隊,陳明灶笑笑地說:「我們不是農耕隊,這只是一個長青菜圃。」關懷老人需要經費,透過社區居民認養,完全沒有把菜賣出去,可以社區用、自己用,多種了就分給鄰居用,大家都是自願的為社區奉獻。
長青菜圃有了人力、物力及物資的幫助,現在的運作都是由居民自動自發的回饋,「透過自由樂捐的方式一路走到現在,也有七年了。」社區居民吳阿伯從七年前開始就在菜圃耕種,每天到田裡照顧收成,已經變成他生活的一部份。
社區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長著們的情感也逐漸凝聚起來,一位患有老人痴呆的社區內有一位阿伯,每天固定到社區關懷據點用餐,一開始還需要媳婦陪伴,到了現在,阿伯已經可以每天步行至關懷據點吃午餐。雖然不能幫忙種菜,但阿伯知道這些菜都是他的鄰居們種的,菜色皆是完全無毒天然的,每天吃到的午餐都很營養,阿伯也比了個「讚」。
純天然蔬菜 改變居民生活
季節不同,長青菜圃耕種的菜也不同,為了供應關懷據點每天的午餐,菜圃耕種的菜都是季節時蔬,陳明灶說:「我們是全年無休的。」每天都會看到居民下田照顧自己的農地,改變了老人的生活。有了收成,不僅社區運作經費減少,社區長者也可以運動,更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居民可以不用上市場買菜。
夏季颱風多,暴雨會將收成物毀於一旦,陳明灶也想出應變措施,有颱風警報時,能收成的作物會先提早收成,例如將白蘿蔔先收成製成菜脯保存,陳明灶自豪地說:「我們的菜是百分之百沒有防腐劑的。」
長青菜圃改變了居民生活,老人可以天天澆花當運動,又十足的減少家庭與社區的負擔,菜圃現在供許多企業參訪,也有學校把菜圃當校外教學用地。馬興社區除了這座菜圃,對老人關懷也有許多想法與建設,在關懷據點不僅天天供餐也常舉辦許多老人活動,就是為了促進社區凝聚力,陳明灶說未來將繼續在這個社區耕耘,把這份理念推廣給所有人知道。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馬興社區發展協會
大愛電視台【青春進行曲】- 青春的一畝田
世界新聞網《千歲農耕隊 免費蔬菜送社區》
沒有留言 :